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沈靜的威爾.阿列茨

  現在一講荷蘭設計,只知道有個庫哈斯,其實荷蘭建築界設計人才濟濟,不僅僅有解構主義的,高科技派、新現代主義大有人在,威爾.阿列茨( Wiel Arets )就是其中表現突出的一個。

  荷蘭國家較小,卻出了不少拔尖的設計師。目前在中國紅透半邊天的雷姆.庫哈斯就是荷蘭人,他妙手著文,語出驚人,設計概念出奇。其實大部分人都弄不懂他究竟想說什麽,卻很崇拜他。我看過他設計的建築,基本都是功能不好。最近他在西雅圖設計的公共圖書館,室內噪音之大,別說做圖書館,就是做銀行,也太吵了。我上個月在洛杉磯和幾個名氣也很大的建築師吃飯,席間直言這個圖書館的噪音問題,結果大家都有同一看法——這個圖書館其實不過就是西雅圖花大錢做的一個雕塑而已,庫哈斯是建築師中屬於雷聲大、雨點小的那類。不過你說怪不怪,越是讓人搞不懂的,就越容易走紅,有些設計師就走這條路,做的東西就是要讓你不懂,否則怎麽能夠炒大炒熱呢?
  其實,庫哈斯並不代表荷蘭設計的主流,荷蘭的主流是理性主義。1918年出了“風格派”,由蒙德裏安領頭,有蓋利.裏特維特、杜斯伯格這樣的一些大師參與,影響了國際 的設計發展。但荷蘭的理性主義,或者純正的現代主義才是特色。  我曾經從德國到荷蘭,一路上很註意荷蘭的規劃。這個國家1/3的土地低於北海的海平面,因此只有人與天鬥建造起大堤來防潮水,才能建立自己的家園,所以荷蘭就是通過設計建設起來的。你說,這個國家的設計如何能不理性呢?我在阿姆斯特丹住,到市政府看規劃圖,那個城市在幾百年前設計規劃的時候,就已經把運河、排水閘口、道路系統、住宅區域規劃得井井有條,實在令人敬佩。
  威爾.阿列茨把荷蘭的這種由高度理性主義和理性主義設計思想發展而來的結構主義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些評論家說他的建築看起來令人沮喪,原因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說的就是他遵循的是荷蘭理性主義。但他把結構語匯用得爐火純青,建築風格高度統一,這也是大家對他的贊揚。  我們平時講的功能與形式,其實是分開來說的,好像先做結構,再加表面裝飾。“結構”這個詞,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建築傳統的看法,結構把審美貫穿在建築之中,結構本身就是審美的內涵。建築史中最重要的作家肯尼斯.佛蘭普頓早就提出過這一點,而在實踐上,格羅比烏斯1911年設計法古斯鞋楦廠的時候,也是這麽做的。荷蘭建築師們不但早就認同此道,還是“結構主義”的主要推手,從1918年開始,前赴後繼,到阿列茨應該算是第4、第5代人了,但還是那麽純粹。  要是單用語言來描述阿列茨的建築,倒是很難引人入勝,因為造型基本都是簡單的方盒子。他在1993年設計的荷蘭瑪斯特裏茨藝術與建築學院(The Academy of Arts and Architecture in Maastricht, 1993 )和荷蘭波斯特警察局大樓( Police Station in Bostel, the Netherlands),1995年設計的荷蘭瓦爾斯警察局(Police station in Vaals),基本都是玻璃方盒,簡單到沒有一點多余的地方。我有一次見到他,問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什麽,他列了好大一串:哥達( Jean-Luc Godard)的電影啦,非洲部落原始藝術啦, 路易斯.巴拉幹( Luis Barragan)啦,還有在卡普裏的由阿達別多.裏貝拉 (Adalberto Libera )設計的馬拉巴特住宅(Villa Malaparte in Capri )啦,還有在香港看見那些層層疊疊的竹子手腳架啦,很多。看他那些簡單到有點刻板的建築,有時候很難把它們和他說的這些影響因素聯系起來。不過,評論家都說阿列茨影響最大的還是安藤忠雄(Tadao Ando)和喬治.格拉斯(Giorgio Grassi)兩人。  阿列茨最近設計了荷蘭的一個學院,叫馬裏其特學院(the Maasricht Academy),用過街天橋聯系了幾個分開的建築,很像格羅比烏斯1925年設計的德紹包豪斯校舍。最近看肯尼斯.佛蘭普頓的評論,他說他看了這個建築之後也有這個感覺,就這點也說明阿列茨忠於最本質的現代主義建築。

  1996年阿列茨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設計了一個高層住宅,叫KNSM島住宅塔樓(The KNSM Island Aprtment Tower in Amsterdam ),走的依然是自己的理性主義道路。我喜歡他的作品,不是因為會在看見的時候令我吃驚,說:“哇!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東西!”而是感到熟悉,覺得耐看、好用。話說回來,要營造一個理性的城市,單憑一兩棟建築是不行的,要有個承上啟下的氛圍,這就要靠市民長期的成熟心態,還有多年以來政府官員們能保持比較恒定的高素質。這3個條件我們現在還都不具備。

  其實,阿列茨並不太出名,你看法頓出的那本叫《當代建築百科全書》的巨著中就沒有選他的任何一個項目,但是我自己覺得他對建築把握得很到位,也夠沈靜,因此在這裏介紹他,我並不期望看到他有什麽像雷姆·庫哈斯那種的巨大作品問世,因為他們根本就是兩種性格的人。但是不能因為有了一些出名的人,就把另外一類能夠冷靜思考、有創造的傑出設計師忽視了

。  建築師在大學教書是很好的事情,學院能夠給你新思想,給你不同的沖擊。阿列茨從1995年到2001年都在阿姆斯特丹的貝拉熱學院(The Berlage Institute in Amsterdam)教建築,因此一直保持著對建築的敏感,對他的水平提高是有作用的。我們有些建築師,自從大學畢業之後,就一頭紮到日常事務性工作中,書不看,學院不沾,理論爭議從不參與,不用說提高,就是維持畢業時那股新鮮的精神狀態都難了,怎麽可能拿出好設計?

推薦生活服務站點:

花蓮民宿 禮儀公司 冷凍空調 室內計設 當舖  
貸款 憂鬱症 恐懼症 躁鬱症 巴金森氏症 保生堂中醫 全民英檢 三久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 網頁設計公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