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 1901年~1972年),廣東新會人,1927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1928年入美國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回國後,曾任東北大學教授、建築系主任,中國營造學社研究員。1947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建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建築系主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建築學會第一至四屆副理事長,北京市第一至三屆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長期從事古建築研究和教學工作,1946年創設清華大學建築系,對中外古建築、城市規劃、建築設計造詣頗深。曾參加主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的設計。著有《中國建築史》、《中國雕塑史》、《營造法式註釋》、《APictorial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英文版)等。 作為學者,梁思成是敢於為捍衛中國建築空間文化尊嚴而沖鋒陷陣的勇士。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他就與朱啟鈐先生創辦的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事們一起,引用近代科學實驗研究方法,對當時現存的古建築進行勘測、調研及歸納分析,為中國建築的現代探索奠定了堅實 的基礎。
在北平解放前夕,他與夫人林徽因女士懷著對共產黨領導的信任,共同為即將攻打北京城的解放軍標繪了重要文物建築保護圖。在建國初期,他不斷撰文論述北京的建設策略與城建發展規劃。他曾出任北平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一片赤誠、廢寢忘食地為新中國的北京城建設貢獻著智慧。從北京的城市規劃到北京新建築的方案設計,從國徽的圖案設計到中國現代建築教育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處處點染著梁思成的心血。
然而,梁思成在歷史文化底蘊之上追求真正的現代建築創新的學術觀點卻始終被誤解。在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人們將對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制度的痛恨具體地發泄到了城市的古老建築形態上,控訴前門牌樓如何“奪去”勞動人民的寶貴生命,眾人齊心協力拆毀“封建城墻”並希冀借此敞開北京的胸懷去迎接美好新生活的未來。在這種民眾情緒下的北京城市建設,不可避免地將滌蕩“封建制度”的城市空間形態作為追求進步與建設理想生活的行為標識。梁思成關於《北京——都市規劃的無比傑作》的建議最終被當時的人們誤讀為對封建城市建築形態的抱殘守缺。而他本人成為了輿論的焦點,成為了人們批判的靶子,成為“落後文化”的活道具。
但處在那樣的激情氛圍中的梁思成同樣被當時社會的風風火火感染著。他曾虔誠地反省過,不斷地、謹慎地、認真地研究著北京城市建設的發展途徑以及中國建築的歷史與未來。他真誠地期望與他的同事及他的學生們能夠盡快找到中國現代建築傳承歷史的發展道路。在一切都還未及實現時,沈溺於新建設激情中的人們已經站在北京城墻的廢墟上高唱“建設者之歌”了。這距梁思成提出建設北京古城墻環城公園的設想沒有相差多少時日。
梁思成站在被人們善良的願望夷為平地的北京城墻殘跡前,默默地流下了眼淚。我們遺失的是祖先用幾千年為我們沈澱提純的燦爛文明的空間傳承,我們竟用自己的手將這巨大的財富成斤成兩地毀滅了,北京古老城市肌理開始在新建設的匆忙中被逐漸地肢解。作為學者,梁先生在之後的北京城市社會變遷中逐漸沈默,他的淚在當時的社會熱情中孤獨地飄逝了。這是北京城市建設史上永遠的痛。
現在,在新北京的建設中,梁思成先生的那種“為後代保存傳統建築文化生命力而不能”的悲哀,正逐漸引起後人的不安,盡管尊重建築文化遺產的傳承,對於現在的我們是一種令人痛心的遲到的覺醒,但人們畢竟開始認真思考城市建築文化的承上啟下與繼往開來,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發展是民族生存的硬道理,如何發展卻是我們城市建設至關重要的“軟件”,任何一點程序上的失誤,都有可能將我們一息尚存的文明古城的城市“硬件”摧毀於須臾。
修訂版的《新華詞典》,終於有了關於梁思成的條目。雖然寥寥數語不能涵蓋梁思成的成就與正直,但我們畢竟已經開始普及一種認識,一種對學術的正直性的認識。梁思成在寂寞中逝去,卻又在莫名的喧囂中被各式各樣的理由“懷念”著。紛亂和喧囂是歷史長河水面的浮萍,惟有真誠和正直才是支撐知識時代欣欣向榮的堅實支點。但願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從紛亂和喧囂中知道,曾經有一位建築學家用他不懈的追求留下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推薦生活服務站點:
花蓮民宿 禮儀公司 冷凍空調 室內計設 當舖
貸款 憂鬱症 恐懼症 躁鬱症 巴金森氏症 保生堂中醫 全民英檢 三久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 網頁設計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